•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走进元谋,追寻红色记忆

  7月8日,跟随“三下乡”队伍,我来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江边乡。对于元谋这个地方,初闻仅仅是在历史课本上看到关于“元谋人”的介绍,“牵起你毛茸茸的双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朗朗上口的歌谣让我深深记住了“元谋”这个孕育了远古人类生命的地方,而这块被称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土地里,不仅藏着悠久的历史奥秘,也演绎出了一段血与泪的红色征程。此次实践探索,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元谋县以及背后的埋藏的故事。

  在到达元谋县城之前,我怀着无比憧憬的心情设想着这个地方的模样。资料显示,这里作为远古生物的繁衍地,曾是百草丛生、郁郁葱葱,那么现在说不定也能见到许多珍禽异兽。

  当车子缓缓驶入县城时,我拉开车帘,望着窗外荒芜的大山和干涸的土地出了神,毫无疑问我先前的设想被现实打破。来到江边乡的第一天下午,我们便开始了对附近风土民情的考察。

  跟随着小队,我们惬意地走在乡村大道上,享受静谧的乡村生活带来的自由和闲适。虽是乡村,但不同于我老家的村庄,在国家的扶持下这里已然发展成了新农村模式,干净宽敞的街道,布局整齐、大而舒适的住宅楼,都透露出一股城镇化的气息,想起老家斑驳横生、稀稀落落的老宅,与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由得为这里人们的生活感到欣喜。

图为江边乡村民住宅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青虹 摄

  走了很久,街上的路灯照亮了起来,而天边仍然被一团火烧云包裹着,看了看时间已经八点,但天空仍无倦意。老老少少趁着夜晚的凉意也都走了出来,散的散步,跳的跳广场舞,看的看露天电影,比起白天来说热闹了许多。晃眼望去,这里的青壮年很少,绝大部分都是老人,我想了想其中的原因认为,一来这么闲适而缓慢的生活节奏确实适合老年人居住,二来这里缺乏经济带动力,青壮年人大都外出求学或打工,很少留在这里发展,这也是许多乡村发展的诟病。夜色渐渐沉去,人们也慢慢散去回到了各自的家中,安静而祥和是这片村庄给我留下的初印象。 

图为江边乡村庄日落风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青虹 摄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元谋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元谋县也曾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重要节点,为伟大的长征史诗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馆内保存了大量馆内保存了大量的红色遗址、遗物、图表、照片,真实的反映红军长征过元谋这段珍贵史实。

  纪念馆工作人员热心地为我们介绍了红军如何诱敌佯渡金沙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从下游禄劝的皎平渡顺利渡过了天险金沙江的伟大壮举。

  惹人注目的是,一支木船静静地躺在馆中央,好似无声地诉说着它的历史。当时红军正是通过着这些木船让上万余名士兵成功渡过汹涌的金沙江,摆脱国民党的追捕。经过岁月的流逝,木船虽已褪去了原来的色彩,但它承载的那段历史依旧留存在人们心中,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图为红军长征元谋纪念馆陈列的木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湘枝 摄

  而后,我们来到了江边乡黄瓜园烈士陵园,陵园翠柏环绕,鸟语花香,里面安卧着为修建成昆线而牺牲的103位烈士英魂,其中年龄小的仅有九岁,还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一样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们,牺牲时仅仅十八九岁,花一般的年纪,却将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事业。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成昆铁路已经开通,成功解决了“蜀道之难”等问题,当年的盘山小路也早已变成宽敞大道,而这一切都是前赴后继的铁道兵战士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岁月静好,站在陵园上,眺望着整个村寨,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驻足倾听着来自山下车水马龙的喧嚣和乡民们的呢喃细语,我想烈士们也能安息了吧。

图为江边乡黄瓜园烈士陵园烈士墓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湘枝 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历史已经翻页,新的征程正待开启。短短的几天实践活动短暂而美好,这次经历也必将成为我人生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在红色精神的渲染下激励我不断进取,拼搏努力。最后,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牺牲的英勇烈士们致敬!(通讯员 刘湘枝)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