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克服百难进新疆,枣庄学院支教团书写援疆支教热血故事

  中国青年网枣庄3月18日电(通讯员 吴小玉)3月4日晚,载着学校领导、老师、亲人朋友们期望与祝福,枣庄学院205名师生踏上了去往新疆的列车,枣庄到乌鲁木齐,全程35小时。列车进入甘肃后,海拔升高,团队大多数人都出现耳膜胀痛等高原反应,少数同学出现发烧、拉肚子等状况。为缓解大家的高原反应,老师们穿梭每一节车厢询问情况,并教与大家应对高反的措施。

校领导与205名援疆师生合影留念。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在大多数同学慢慢适应过来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自身身体状况,一位女生出现了呼吸困难、头痛、全身发麻然后晕倒的情况。面对突发状况,老师们第一时间通知列车工作人员,列车人员用广播询问车厢是否有医务人员。幸运的是列车上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旅客医生,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学生所在车厢,先为这名女同学针灸治疗。第一针后,这位同学的身体慢慢恢复过来。在与这名女同学沟通中得知其身体状况后,又为其扎了两针并按摩调理身体。在得知生病学生需要增加饮食提高抵抗力时,餐车长在已不营业的情况下特地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病号餐。再聊起这件事时,这名女同学激动与感恩地说:“她是学中医的,对人体穴位掌握很准,给我扎针之后我感到身体好了很多!吃了火车准备的热饭后身体基本恢复了。因为当时列车在新疆境内戈壁滩上,离最近的站也很远,就算下火车周围也没有医院。所以如果没有这名医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旅客医生为女同学诊脉。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旅客医生与援疆师生合影留念。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列车上的乘务人员与教师合影留念。 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列车继续行驶,3月6日十二点左右到达乌鲁木齐站,开始长达11个小时的候车时间。205人的集体出行,统一的红色冲锋服,鲜明的“枣庄学院”的四个大字,排列整齐的“长龙”。支教团女生居多,路上也时有陌生人帮忙提行李、让路……

205名援疆师生平安到达乌鲁木齐站。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枣庄学院的支教工作不仅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的关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价值认同。2019年3月4日至今,枣庄学院公众号分别发表了《援疆支教,出征!》、《去疏勒,在路上!》文章,记录了2019年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支教出征仪式及行程,微信推文发出后,浏览量总计一万七千多。齐鲁网、大众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也发表了关于枣庄学院支教团支教工作的新闻宣传,微博、抖音等媒体宣传浏览量上百万。

广大网友纷纷留言。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广大网友纷纷留言。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广大网友纷纷留言。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经过充足的休息时间后,3月6日晚上十一点,团队踏上了乌鲁木齐至喀什的列车。十九个小时,一天一夜,3月7日下午六点四十,支教团205名师生顺利到达喀什站。一进站,团队就受到了李东校长的亲切接站和当地政府的热烈迎接。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支教团坐上了赶往疏勒县的大巴。透过车窗,望着逐渐清晰的城市。大巴慢慢驶入支教团在新疆的“家”——翰林世家,小区安静整洁、超市餐馆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两室一厅公寓、空调冰箱厨房用品等一应俱全。安置好行李后,各受援学校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晚饭前,书记、校长带领支教团参观会议室的照片墙,会议室墙上张贴着上一届援疆同学们的照片。有同学表示,感觉自己是从他们手中接过援疆的接力棒,让援疆精神薪火相传。正宗口味的馕、新疆特色酸奶、又大又甜的新疆葡萄……晚饭期间,疏勒县第二小学的周校长向团队介绍了工作的基本情况。

援疆支教师生顺利到达喀什站。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3月8日,李东校长和学校领导一行前来支教大学生公寓查看安顿情况详细询问了师生的饮食起居,对学校、公寓新建餐厅进行了实地考察。上午,枣庄学院支教大学生欢迎仪式在疏勒县东营市第二希望小学阶梯教室举行,支教团受到了当地领导、学校、老师们的热烈的欢迎。

李东校长和学校领导到大学生公寓考察。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李东校长与教师们合影留念。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枣庄学院支教大学生欢迎仪式顺利召开。枣庄学院援疆支教团 提供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枣庄学院支教团将在新疆度过半年充实而难忘的支教岁月。

责任编辑:聂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