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在“地摊经济”中触摸城市温度

  中国青年网成都7月24日电(通讯员 钟幸池 刘霜) 7月19日至20日,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之舟”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云组队”在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南充市、绵阳市、广安市以及广西省桂林市开展“感受地摊经济”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团队发现,曾经在人们印象中被驱逐、被禁止的城市地摊,在成都市郫都区却有另一番境遇。

  故地重游,感悟城市的新生机

  7月19日起,队员钟幸池在其所在城市——成都市郫都区地摊集中区域展开调研。她通过与摊主交流沟通了解了当地地摊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和地摊市场现状,感受到了地摊经济为疫情后的城市带来的活力与生机。

  城市中心区域的地摊——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在正式为地摊经济“松绑”之前,当地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摊市场,制订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制订实施,让“地摊经营”不再是城市的“污点”而是郫都区的一道充满烟火气息的风景线。这里的地摊市场不再是文明城市的“拦路虎”,而是上级领导了解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必看的“硬指标”。

  郫都区中心区域的地摊市场被称为“夜市”,顾名思义是夜晚的市场,是夜晚的都市,是市民夜晚生活的百态。走进夜市,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心跳与温度。

  队员来到一个小吃摊,摊主非常的热情,他告诉队员他在这个地摊市场经营了四年半。在这里经营,每个月要支付1200元的摊位费和45元的卫生费。队员感到非常惊讶,摊主却摆摆手表示这不算什么,“夜市门口人最多的地方要2000块钱,但是在这里摆地摊基本是稳赚不赔的,因为人流量大,周末和节假日人会特别多,以前富士康还在这的时候,生意好得很,在这里摆摊的基本上都赚了钱的。”他还告诉队员,市场有专门的安保和环卫,所以周边的治安和卫生条件都非常好。

  地摊经济的核心就是人流量。地摊属于中低端的消费,自然迎合收入不高的人流。摊主谈到,08年富士康入驻郫县时,大量的员工涌入,那几年只要是摆了地摊的都赚得盆满钵满,不过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富士康装配厂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向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迁移,生意也随之冷淡了些。

  在谈到在这里摆摊有什么诀窍时,摊主表示,“这种事情最主要是看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会讲会做,在哪里都能风生水起,至于不会推销,不会经营的人,不管是地摊还是开店都不会有成绩。”这也让队员意识到地摊经济中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重要性。

  街边地摊,万象俱新,花样繁出

  7月20日,实践队在郫都区居民区附近的街边地摊展开了新一轮的调研,居民区周边的地摊的密集度较小,种类相较于市中心地摊市场也大幅减少。

  对于地摊经济新政策,一个卖炸鸡排的摊主表示,新政策出现之后城管不会来驱逐了,但是周边小区觉得地摊扰民,只允许本小区的摊主在这里经营。虽然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城市中的地摊等经济业态管理就完全放开,更不能认为可以毫无原则随意占道经营。居民对于地摊的限制要求不无道理,这要求城市管理要不断提升精细化水平,从细微处发力,做到细节管控到位。这也更加表明地摊市场不能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要让百姓享受到地摊经济带来便利,也要让百姓对地摊经济放心、安心。

  小地摊,大民生。个人的命运从来都是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国家承受新冠疫情的巨大压力时,摊主们积极响应号召,为防控疫情减少人员聚集做出自己的贡献。最为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他们的努力生存与发展,带动了复工复产,也为疫情过后的城市增添了烟火气息。

  城市的温度,从来都是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地摊经济,不仅是对传统钢筋铁骨一昧追求效率和整齐划一的城市理念的纠正,更是对小贩阶层的人文关怀,真正的以人为本。

  疫情之中的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经验,疫情过后的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现中国温度和中国潜力。

实践队员钟幸池走访摊主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仲伯 摄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