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渔民转产转业:让人类和江豚和平共处

  中国青年网芜湖5月31日电(通讯员 蒋孟云 路文静) 长江流域面积辽阔,是鱼类基因的宝库,同时长江淡水渔业发达,也是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但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渔业衰退速度加快,一些经济鱼类资源走向枯竭。鱼类的减少对长江生态平衡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与近年来江豚数量的减少存在一定联系。为调查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实施情况,深入了解长江江豚生存现状,7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协会赴芜湖市"博爱·江淮环保行"护豚实践团队来到芜湖市无为县黑沙洲 ,寻找探访渔民,助力长江生态保护,为江豚及长江鱼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渔民日渐减少,少辈另谋出路

  实践团队队员们来到黑沙洲东流村,据村民说这里曾经是一个渔民村。"我以前是渔民,已经几十年没捕鱼了。"一位72岁的老人缓缓说道,"做渔民太辛苦了,赚的钱能养家糊口,但是天天风吹日晒,在水上漂泊。现在基本没有人做渔民,以前捕鱼的差不多都和我一般大,捕不动了。"据了解,东流村村民现在基本不靠捕鱼为生,他们家里一般有地,平时种点粮食蔬菜,也靠卖芦蒿、玉米,外出打工等获得收入 。

  "冒昧问一下,您的子女在家里吗 ?""女儿嫁到镇上去了,儿子出去打工了。"村民这样答道, "那您从前有想过让他们 继续打渔吗?"队员再次问道。"没有,从没想过。不希望他们做这个,太辛苦。"经了解,东流村现今几乎没有渔民,只有一些老人年轻时曾做过渔民去江中捕鱼。而现在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其他行业 。

  实践队员与老渔民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洋 提供

  生计难以维持,转产转业是大势所趋

  从一些老渔民口中实践队员们得知,在长江休渔期期间,政府会发放休渔期补贴,"每年3月1号到7月1号是休渔期,这个时候不给捕鱼,政府每个月会给几百块钱的补贴。"老人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几百块根本不够用的,我们年纪大了无所谓,小年轻的养家糊口根本不顶事。"

  为了找到一些现在仍从事捕鱼的渔民了解黑沙洲渔业现状,早上六点不到队员们便来到长江边等候早出捕鱼的渔民归来。率先推开江浪向岸边驶来的是一条中型渔船,船上是一对中年夫妻,黝黑发亮的皮肤上,汗水还在不停地往下滴着,面上却不显得疲惫。"捕鱼已经捕了二三十年了,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辈出海捕鱼了。"他们看到等待在江边的队员们时显露出些许惊讶 。在得知队员们是为了调研江豚生存现状以及现在渔民转产转业情况而来时,他们非常积极地配合队员的调研活动。

  "这些年光景不太好,你看这一晚上捕到的也就这些 。"渔民指了指身边网里的鱼,脸上有点失望,"休渔期补贴每人每月也就三、四百,7月1号休渔期一过,可以出来捕鱼了,我们就赶紧出海捕鱼了。"

  实践队员向渔民了解黑沙洲渔业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洋 提供

  据调查,专业渔民收入的多少不但与长江野生鱼类的价格有关,还与捕捞强度的大小有关 。而长江鱼类数量的减少也使渔民的收入大不如前。"以前捕鱼捕的多啊,这些年不行了,江里的鱼少多了,明显就能感觉到 。"渔民这一特殊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艰巨,转产转业是必然选择。

  科学指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据调查,近年长江里鱼的种类和数量因过度捕捞急剧下降,而江豚主要以鱼虾、乌贼等为食,过度捕捞不仅会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江豚也会因缺少食物而难以长久生存。

  渔民转产转业是解决过度捕捞的有效方法之一。让渔民上岸,不仅能解决现阶段渔民收入下降,难以维持生计的问题,还可以让长江得到休养,缓解长江鱼不断减少的现状,江豚有更多的食物储备,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也能由此得到保护。

  "现在国家政策鼓励渔民转产转业,但是有些人不敢,那可能是因为他们一辈子捕鱼,不捕鱼就不知道去做什么。渔民没有地也不会种,连种地都不行。"当地居委会工作人员认为转产转业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一些科学的指导。"保护长江生态,就要加大力度把渔民转产转业这方面工作做好。"工作人员补充道。

  实践队员向当地工作人员了解渔民转产转业实施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洋 提供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队员明显感觉到长江生态面临的危机,鱼类资源枯竭,江豚数量减少。队员们也深刻意识到保护长江生态刻不容缓,”践行环保需要更多人参与我们来到黑沙洲是为了保护江豚,但是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肯定还是不够的,需要号召更多人参与进来,群众的力量不容小觑。“实践队长表示,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豚生存现状,共同保护江豚,是她最大的愿望,也是实践团队此行的目标。

队员远观江面陷入沉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洋 提供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