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湖北学子三下乡,传统文化进课堂

  中国青年网贵阳8月24日电(通讯员 刘蓓)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春晖志愿服务队前往贵州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热血青春心向党,奋力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以“营造多彩兴趣课堂,寓教于乐欢笑一夏”为理念。将传统文化搬进趣味课堂,是春晖志愿服务队的创新,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志愿者们想要借此机会,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了解传统,认识经典,体会文化的美感。

  唱京剧、画脸谱,国粹永相传。

  手工音乐课上,将京剧的唱和脸谱的画相结合。首先,志愿者用短视频引入今天的课堂,播放的是王佩瑜的经典唱段《珠帘寨》,学生们边听边模仿着哼唱,摇头晃脑,陶醉其中。“同学们知道京剧的起源吗?” “北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志愿者们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们思考,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弥补知识点的空缺。向学生们讲解了京剧的服饰、角色和地位:它是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的传统戏剧,有生、旦、净、丑四个总的行当。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后,志愿者教孩子们学习了一首歌曲《说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孩子们很快便掌握了,并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最后,便是这节课的压轴戏 —— 绘画脸谱,小心翼翼地描摹,一笔一笔细细勾画,用心打磨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孩子们自己动手,只需要志愿者稍作指点,一幅幅脸谱画便接连出炉了。唱京剧、画脸谱,手工与音乐相结合,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诵古诗、唱歌谣,经典咏流传。

  对于背诵经典诗歌,大部分孩子总是提不起兴趣,死记硬背效率低且易遗忘,那么怎样能够让背诵诗歌变得有趣?志愿者们结合自身和学生们的情况,讨论分析,最后决定将经典诗歌的背诵和歌曲的演唱相结合,在课堂上,唱诗、背诗、学诗,让孩子们在经典诗歌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白日不到处,青春洽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是诗人袁枚的《苔》。先朗读诗歌,再教唱诗歌,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比想象中要强很多。学习完诗歌之后,志愿者为学生们讲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即使苔花很小,拥有的也不是最多的,但依旧可以像牡丹一样绽放,你们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拼图中不可或缺的那一块,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老师希望你们可以记住今天我教给你们的歌,更记住苔的品质,要勇敢地开放。”

  下课时,孩子们都围着志愿者,还想学习演唱更多的歌曲。“老师,下节课你可以教我们唱《少年中国说》吗?” 授课老师李红霞表示:“今天这节课,几乎全班孩子都会背诵这首古诗了,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来,将背诵和演唱结合,这种唱古诗的方式,确实可以激起孩子们的无限兴趣,自己也会感到十分欣慰。” 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在这个夏天,与经典相伴。

  手工、演唱、背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春晖志愿服务队队长万哲言在总结时这样说:“志愿者们带着传统文化走进支教课堂,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传统与经典,感受到文化的美,我们的目的,不能夸大到传承,但至少可以让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一份热爱。”

责任编辑:左橙 实习编辑 王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