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一辈子,用心去做一名志愿者

  大山还在沉睡的时候,孩子们就早早起了床,放下柴火,背上小书包,小村庄还在被黑夜和云雾缭绕着,孩子们就在路口喊上自己的小伙伴,一路摸索着走上小路,冷风阵阵亲吻着小脸,缩紧着脖子又继续向学校前行。

  为期15天的六盘水师范学院蒲公英支教队志愿服务活动即将结束,眼前的扯扭村还是像来时那样亲切而美好,泥土的清新、葱郁的树木、泛黄的稻田……,闭上眼睛最后说一声:“再见!”,浮现在脑海里的依旧是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双双清澈的眼睛。

  图为文艺汇演时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脸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海燕 摄

  大山深处是淳朴原始的乡村风景

  八月的六盘水总是凉凉的,这里的空气没有夏天的闷热感,早晚都特别舒服!乘着通往乡下的客车,在大山深处的密林小道穿行着,高大茂密的树林中,点点残阳晃耀着,格外美丽。

  经过两个多小时车上的乡村风景欣赏之后,我们才来到镇子上,下车脚踩在大地上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摇晃的,像踩了棉花毯子似的,缓和了好久,才恢复过来。这还不是我们的目的地,由于交通环境的限制,只能乘车到达镇子上之后,在步行一个多小时前往期待许久的目的地---扯扭小学。

  抬头望去扯扭村四周群山环绕,山山相连相扣,道路两旁的葱郁树木都在诉说着这个山村脱离城市喧嚣的安静,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乡野的微风和田埂的知了声,与美丽的风景一起,冲淡去不少疲惫。

  到扯扭村,借着夕阳望去,小路两旁是泛黄的稻田,山腰上是焦黄的玉米,路上扛着锄头回家的彝族村民们和不时响起的犬吠声,将我们带入这静谧、淳朴原始的乡村世界中!

  夜幕降临,更显静谧,时而几声“呱呱呱”的蛙鸣声,增添了几许诗意。时不时会看见学校傍边农家妇女们互相站在树荫密布的院落里攀谈,但他们说的都是土话,听不懂她们谈话的内容,却记得总是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声。

  在扯扭小学度过的第一个夜晚,没有城市里太热闹的街、太闪烁的车辆、太拥挤的人行,只有深情的夜空、单调的蟋蟀声、宁静的小道。尽管这样,却总是不能入眠,而是思绪万千,或许是远山泥土的味道刺激着我们兴奋的神经,或许是此刻的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吧!

  图为认真做着早操运动的孩子们。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雪梅 摄

  孩子们,我们来了!

  清晨缭绕的云雾围绕着大山深处的这所学堂,暖暖的阳光慢慢晒在布满青苔的石阶沿上,一眼望不见边的大山,渐稀的鸡鸣犬吠声。还不到8:00孩子们就从各个地方陆陆续续的赶来了。

  初次见到孩子们时,眼睛齐刷刷、直溜溜地望着我们。目光就跟随着我们移动着,眼里充满了未知。孩子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好奇和期待,就连村里的中年人对于我们的到来也感到新奇,因为在这之前是没有大学生到扯扭村开展过“三下乡”支教活动的。

  “姐姐,姐姐,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呀?”小男孩呲牙纯朴的笑着说。

  “我们是从水城来的,来教你们学知识的哦!……”

  小男孩一脸蒙圈,呆呆看着,其他孩子也是呆呆的看着,连镇上都没去过的小男孩,哪里会知道水城说的是什么地方。

  第一堂课,我们不打算教孩子们什么数学、语文、英语啥的,而是向孩子们介绍我们,介绍大山外面的世界。

  面对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我感到些许羞涩和紧张,但孩子们的翘首期待、跃跃欲试,给了我鼓舞和勇气,恨不得将自己所知、所学全部掏空给孩子们。

  给他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自己的大学校园、大山外面的世界,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上高中、考大学。一时间发现自己很能说,停不下来,孩子们也是听的非常认真,充满期待。

  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还是那么齐刷刷、直溜溜的看着我们,听我们述说大山外面的世界!

  我们都是大山的孩子,应该像大山一样坚强

  天快要亮的时候,还带着浓浓的睡意,忽感一阵凉意袭来,睡眼惺忪地向窗外望去,原来是下雨的阴天,淅淅沥沥的,雨点并不大,却有种逼人的清凉,顿时倦意全无,穿上外衣之后,准备洗漱,开始新的一天支教。

  还在洗漱时,“哗……”的一声,急促的雨点从山那面的庄稼地里袭来,雨点越下越大,我们心里不禁担心和纠结起来,因为孩子们这时正在来学校的路上……!

  冲下住宿楼之后,我们迅速拿着雨伞分三批走到村子外的三个叉路口去接孩子们,孩子们上学都会经过这些路口,由于雨是临时下大的,按照以往时间许多孩子们正在路上,我们想走得更远去接孩子们,但是由于人员的原因,这是我们仅能做到的了。

  雨还在继续下,踩在泥泞的泥土路上就打滑,每走几步,就得使劲跺掉附着在鞋的粘土,到路口时,还未见孩子们,我们知道孩子们一定会来,但心里是多么希望他们此刻待在家,而不是在雨中前行。

  “老师,老师,你们在这里等我们吗?”路口拐角处一个没有撑伞小男孩看见我们,便呼喊着。

  听见呼喊,我们立即向孩子走去,他也双手抱着小书包小跑着过来,当我们靠近时,他那双陈旧的布鞋附满厚厚的粘土,裤子上下都沾着泥浆,湿着的头发雨水还流淌在脸额上,湿透的衣服凸显出他瘦小的身躯。眼前这一幕,我真的好心酸。

  我们为小男孩撑着雨伞,帮他擦试头发上的雨水,他仰着脸,两眼通红。“老师,老师……”微笑的叫着我们。

  “老师,其他的人还在坡下面呢,……”说着,一群打着伞,头顶着衣服的孩子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缓缓的走上来。

  “嗯,我们等他们上来之后,再一起回学校哦!”

  “忘记带伞了呀!怎么不用书包顶着头呢,头发都全打湿了。

  “包里有老师新发的课本,怕淋湿了!”

  听到这句话,我被他的好学和坚强所感动,他心中隐藏着读书的梦想,通红的眼中充斥着火焰,每天都要在山间小路穿行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的他依旧乐观倔强,每天用脚步丈量着这看不见边的大山。

  回到学校之后,没带伞的孩子全身都湿透了,我们用毛巾尽量擦干孩子们的头发,用干净的衣服为孩子们披上保暖。

  “现在有没有暖和一点?”

  “在路上有没有摔着?”

  “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坚强的孩子们面对这样雨中上学的事原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了,或许是很久没有得到呵护了,在我们的关心和问候下,一个小女孩抽泣起来,连忙安慰,可是小女孩抽泣的声音越来越大。

  “我想妈妈了!呜呜呜……”

  她终究还是说出这句话来了,再一次任由自己内心的想念嚎啕起来,其他孩子们也渐渐跟着哭泣起来,教室一时间思念有泪如倾。

  “不哭,不哭,有姐姐在的。姐姐和你一样,也想妈妈。”

  “我们都是大山的孩子,应该像大山一样坚强。不哭不哭。”

  我强忍着将眼泪包裹在眼眶中,将哭声吞进沙哑的喉咙,无声的哭泣,再说不出什么,紧紧将她抱在怀里。

  缓了好久,空气里属于夏季的暖意又漫上来了,阴天下雨的乌云里,上课铃响了,听见孩子们的读书声,就像云缝间透出的一缕阳光,很温暖。

  图为送孩子们回家的路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海燕 摄

  黎明前的夜最黑暗,所有的困境都会过去

  清晨扯扭村的泥地依旧湿润温暖,空气中带着泥土的清新,乡野气息如纱似雾地覆盖在身上,走在田埂上,惊醒了躲在草丛里的癞蛤蟆,“扑通”的一声,跳进旁边的水池塘里,激起浅浅的涟漪。

  记得下雨那天,课上孩子们依旧认真的听讲着,门口突然传来一句老师的声音,一个穿着皱褶巴巴灰布外套,蓝色裤脚沾满泥浆,裹着泥的黑色大棉鞋,脖子上吊着红毛线挂着的钥匙和指甲刀的男孩站在门口,卑微的神态望着,全身都被雨淋湿透了。

  我们赶紧带他到旁边教室,用吹风机帮他吹干头发,换下湿衣服。

  “为什么都下雨了还跑过来?”

  “我想来上课。”

  “那你怎么不带伞呢?”

  “没有带,我和爷爷去放牛,然后来到半路就下雨了。”

  后来才从学校老师口中听说他的家庭情况,今天,我们就准备去家访这个家庭情况特殊的小男孩---张涛涛。

  涛涛今年7岁,上二年级。小小年纪的他只能和爷爷一起相依为命,家访前从校长口中得知,涛涛的爸爸外出打工,不幸出事故死了,妈妈或许是不堪生活的压力和苦楚,离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连最疼他的奶奶也因生病永远的离开了他。

  “他爸爸不在了,现在就我和他,玩倒是也和其他人玩,就是很犟,不太爱说话。”爷爷把坏掉的梨子逐一拾到马槽里来给牛吃,我们在院子里攀谈道。

  爷爷谈及到涛涛爸爸时,坐在石台阶上的涛涛眼里饱含泪水,看得出,虽然他没有哭出来,但可以感受到他很伤心难过。

  涛涛在院子里玩耍,爷爷领我们进屋,映入眼眶中的是满屋狼藉的东西,除了一个放在墙角的角柜和老旧的抽柜上摆着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外,没有其他像样的电器或家具了,房间很久没有经过打扫。

  和其他孩子“留守”的原因不同,涛涛家庭的变故,带给他孤独和卑微。只有爷爷独力支撑这个只有爷孙俩的家庭,爷爷每天很早就要去放牛,天黑了才回到家。

  那天,涛涛和一群孩子们在玩耍时,得知周末我们要去家访,他跟我们说他有姑姑和哥哥在水城,在平时他也是这么跟其他小朋友说的。

  “根本就没有!”

  “没有他说的什么哥哥、姑姑。”

  屋里向爷爷问及这件事时,爷爷说道。我们顿时感到惊讶,明白了涛涛在骗我们,也明白了涛涛为什么在骗我们,他还是个孩子,需要亲人的陪伴和爱护,他只是想让我们知道他有哥哥和姑姑疼爱,却也暴露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爱的渴望。

  我们不好在继续过问下去,知道这也是爷爷不愿提起的,也不再向涛涛提起哥哥和姑姑的事,再次解开他的伤痛。

  “我身体也不好,干不了体力活,只能放牛放羊来赚钱,希望小涛好好写字。”

  涛涛放学回来,有时候就一个人静静的发呆,没文化的爷爷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涛涛好好读书,开开心心的。

  随后,我们又和爷爷交谈了许久,感受到经历了这么多人情世故的爷爷依旧坚强,他相信所有的困境都会过去,生活会好起来的。

  “政府对我们也很帮助,送了很多东西,我相信生活会好起来的。”

  正如爷爷所说,相信在政府的帮助下,爷爷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涛涛也会好好读书,开开心心的成长。

  告别爷爷和涛涛后,走在返校的路上,依旧清晰听见村里传来的牛叫声在山间回荡,山路上知了的歌唱声萦绕着。

  这时我又想起爷爷说的话,相信生活会美好起来的。是的,黎明前的夜最黑暗,所有的困境都会过去,生活会美好起来!

  图为涛涛在课堂上认真的写着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雪梅 摄

  一辈子,用心来做一名志愿者

  喝着扯扭村山间的水,很甜;嚼着柴火做的饭菜,很香,可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苦涩。曾以为相遇如此简单,却即将成为过眼云烟。

  “老师,我舍不得你们走。”

  “老师,你们还来吗?”

  “老师,要是你就住在我家旁边就好了。”

  这一句一句的不舍,让我们感到为难,电影情节一样一幕幕的上演,第一次这么深切的感受到离别的感伤,难以平息的心跳。最后,我们都哭了。

  再见,不负遇见!这次的志愿者活动让我们收获太多,有太多感谢、感激、感恩。每天都是一碗大苦鸡汤,却都喝得津津有味。

  志愿者这条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们会坚持走下去。田埂的泥泞、葱郁的树木、泛黄的稻田……,现在的远山深土是如此生动地教育了我。一辈子,用心来做一名志愿者。

  眼里又浮现孩子们上学的模样,“大山还在沉睡的时候,孩子们就早早起了床,放下柴火,背上小书包,……”(通讯员 黄海燕 骆雪梅 龙巧芳)

  

二审编辑刘超美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