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行走于阡陌,探析时代彩礼新气象

  进入新时代,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嫁彩礼也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深入了解新时代农村彩礼现状,进一步探究彩礼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影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风清源调研团于7月20日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卸甲庄进行了实地调研。一日的走访,队员们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故下笔成文。

  图为调研队成员在卸甲庄社区服务中心前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滕雅琳 摄

  彩礼之习俗,源远永流长

  彩礼起源于西周时期“六礼”中的“纳征”。《仪礼·昏义》记载道:“征,成也,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征也。”“彩礼”一词,其数量和种类历朝以降,或定于礼,或制以律,依其身份,各有等差。

  经由调研员的走访调查,探清了卸甲庄彩礼之现状:金钱为主,财物为辅,并且彩礼的种类颇多,囊括礼金、见面礼、桌面礼、压箱费、小孩费等。彩礼所包含内容之广泛使我们大开眼界,而卸甲庄的彩礼现状代表着比较典型的日照传统农村彩礼。队员们都感觉到在走访谈话中自己获益良多,村民的淳朴乡声让我们感到格外亲切。

  图为队员在采访回家省亲的孙大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梦丽 摄

  新时代彩礼,增添新气象

  初入卸甲庄,一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乡村风貌映入眼帘,沁人心脾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村委会葛平芹会计接待了我们。葛叔平易近人,骨子里透露着庄稼人的朴实,让我们倍感亲切。简单的办公室贴满了村规民约及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件,让我们更增一份尊敬。

  葛叔谈到,这几年村里的条件大为改善,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外部新世界。乡亲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对于彩礼也不像以往一般视为珍宝。而是将感情作为步入婚姻殿堂的金钥匙。所以,当地彩礼数额一般为三万左右,大多数为31800,寓意为“三家一起发”。这场聊天引发了实践队员的深切思考,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企图以彩礼为机获取不菲利益的落后观念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对真情实感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我们更深切体会到,寓意美好的彩礼数额亦好比良辰吉日一般,作为婚礼习俗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乡土中国的构成元素。

  图为调研队采访葛平芹会计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梦丽 摄

  深入村庄,俯身躬行

  为了探析村民对于当今彩礼的所思所感,我们调研团一起深入卸甲庄。在村头阴凉地下多是乘凉唠家常的大爷大妈,看到我们拿着调查问卷走来,他们甚是热情。一位王姓大妈招呼我们坐下,与队员们聊起了她的两个儿子,一位已经结婚四年,另一位也将在今年冬天农闲时完婚。交谈中大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告诉我们,彩礼作为习俗,应该传承但不应开出“天价”。而与王大妈交流的主要是我们的两位男队员,可能正如大妈所说的看到他们两个就好像看到她的两个孩子,大妈与两位男孩子很是亲切,聊天氛围其乐融融,时而令人捧腹,队员们也感慨道:与王大妈聊天也仿佛找到了和妈妈交流的感觉。心与心的交流带给我们的源自内心深处的感悟:只有以感情为先才会获得婚姻幸福,而仅仅以彩礼的数额作为衡量结婚幸福与否的尺度是极其狭隘的。当今日照农村彩礼新气象既是农民思想解放的象征,又是农村婚姻美满的福音,更是乡村经济振兴的标志。传统落后彩礼观的摆脱正昭示着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以及乡村物质与精神双振兴。

  图为队员在采访在外乘凉的王大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梦丽 摄

  对卸甲庄的调研在落日的余晖中结束,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队员们对日照农村地区的彩礼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亦感动于中国千千万万为儿女幸福而操劳一生的父母的艰辛与不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洞察社会问题,将自己的才智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之上,乃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彩礼问题关系着农村地区人们的切身利益,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不能因天价彩礼而变成生活的累累负担。我们应切实发扬当代农村彩礼新气象,为广大农村百姓发声。有理想、有担当的我们,正在为国家前途、民族希望而努力奋斗着。这是一场探索农村之旅,也是一次摸索前行。我们不曾停歇,一直在路上。(通讯员 李婕 杜长庆)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