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赴益阳凤凰湖学校“湘约益阳,笔架凤凰”社会实践团顺利抵达凤凰湖学校,开始了为期15天的三下乡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
7月15日,天气小雨,除了艺术帮扶的教学任务以外,还需开展家访。今日我们小组跟随三位儿童,在雨中行走一个半小时,让久居樊笼,日日三点一线,已是许久未曾远足的我们疲惫不堪。
在访谈中我了解到,有一大部分孩子每天都要走这样一个来回。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破旧的衣服、矮矮的泥巴墙围、矿泉水瓶做的拳击沙包、没有路灯的泥泞小路以及舍不得电费的微弱烛光。
笔架山乡地处益阳市偏远城郊水田区,阡陌不通,资金匮乏,人才凋敝,要发展农村经济仍存在困难。村民中能接受高等教育者可谓是凤毛麟角,竟被特别称呼为文化人,受过初等教育者也是寥寥数人,目不识丁者大有人在。因此绝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孩子们能上大学,他们不想孩子再过自己这样的苦日子,希望自己娃能靠学习来改变命运。所以这些孩子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因为供电不足,有些孩子甚至家里没有充足的照明灯具。叹其境而内自省,我们平时对餐厅的饭菜东挑西拣,而我们餐厅的饭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人才缺则资源乏,资源乏则经济差,经济差则教育弱,教育弱则人才缺。笔架山乡的现状仿佛进入了一个难以逃脱的怪圈,学业有成者多奔走在大城大市,留下孤苦辛劳的人继续望子成龙。
我已无法找到可以描绘出现在复杂心情的词汇。我只知道现在的我更加坚定了我想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为我国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图为老师们给孩子们提出的三个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培桢 摄
这段时间的教育帮扶与走访活动中,我看到了那些孩子的无力,看到他们的坚强,也听到了我们团队成员的一些感叹与无奈。
昨天下午美术课下课后,我在与孩子们聊天时问了一个年仅9岁的小男孩理想是什么?想要什么?关于此议题我想到无数可能的答案预设,如科学家、作家、赚钱甚至游戏主播我都有想过。但孩子的回答却让我舌桥不下。孩子想要的竟然只是一本各种颜色的绘画书!
我无法忘记,我把那一张张彩纸送给他们时,那些眼睛里不停打转的晶莹泪光,传递着他们最真挚的感谢。我也无法忘记,为了这句话我的眼泪不争气地伴随了我整个午后时光。
图为孩子们高举折好的红船致敬“红船精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培桢 摄
我仿佛知道了,这就是那些感动中国的教师们奋不顾身奉献此生的理由。同时,这也是我们不远千里愿意来此精准扶贫的意义,为乡村教育做出自己的努力的初衷始终未变。此次实践,在我心中开出一朵名为奉献的花。我只恨少年之时未能多读书卷以在此刻倾囊相授,我真希望将自己的所有学识永远的留在这片乡村之中,留给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
如果可以,我真想永远坚定地走在家访与支教的路上,我多想多陪他们走过成长的某段时光,但转眼看去,支教实践快要过半了,我们终会回到那个城市,在那里继续做着能够帮助乡村教育的事情。(通讯员 王培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