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宁德古田之韵,竹编工艺

  曾在网上看到许多“出租屋改造”的照片,其中有一张一下子吸引了我。它主打中式风格,带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一眼望去,即是“岁月静好”般的舒适感。桌上的收纳盒也很别致,是竹编的。这一小小的物件,既是满分的细节,也是点睛之笔。

  竹编,这种需要“慢”下来,细心打造的工艺,在市面上已经越来越少了。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慢”是奢望。但仍有那么一些“手艺人”,坚持着自己的热爱。

  说起竹编工艺,一定会想到古田。上世纪三十年代,古田竹枕就在国际万国展览会上获得优等奖;1959年,古田竹编花篮、花筐、提盒等被编入《福建工艺美术选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原古田县工艺美术厂盛产竹编产品,曾创下700多万的出口值,跻身古田县出口创汇前列。在那时,这就是“古田名片”。而2000年后,外贸市场萎缩、消费结构改变,竹编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渐渐从“宽街”走进“窄巷”。

  1988年,高中毕业的陈景威赶上了古田工艺美术的末班车。出身竹编世家的他在这里学习了完整的竹编技艺和科学处理工艺。而作为年轻一代的他,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2018年11月13日,竹编工艺美术师陈景威的工作室入选第二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没有豪华的装修,偏于旧厂房一隅,甚少人知道这里承载了古田传统竹编工艺最辉煌的记忆。

  “工厂在鼎盛时期有数百名员工,2008年关厂后,大部分工人为了生计都转行了,厂房的部分区域则租赁给培训机构。”陈景威说。他看着古田传统竹编工艺一步步走向没落,决意与几位老同事一同坚守这项技艺,便租下了老厂的一块地方,开始了他们热爱的事业。

  劈篾、编织、上色、晾晒,是竹编工艺的基本步骤。说“劈篾”,大家可能并不熟悉。“篾”,即是指成条的竹片。那么“劈篾”,就是把一根竹子劈成各种各样的篾。每一项工序 的背后,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小步骤。竹编工艺,不仅要求竹艺师要耐心、细心,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能力,传递古典结合现代的美感。由于竹子的天然纹路、竹艺师编织与上色的个体差异,所以每一件竹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它的美,正是因为它的独特。

  现在,古田竹编传统手工技艺已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坚守的手艺人们为之振奋。时代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电商的飞速发展也为竹编产品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传统工艺。我想,这就是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门事业,愿意传承、发扬。未来,会有更大的进步。

责任编辑:聂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