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三下乡”感悟: 改革开放,不变的是前进的脚步

  7月10日,我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期一周的三下乡,让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浅。这次活动我们“重返改革路 复兴正当时”调研队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展开,一周的下乡时光虽然不长,但在下乡活动中,我们调研队11人力量凝聚在一齐,尝尽了酸甜苦辣。以前,我们是团工部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工作需要大家聚在一起,而在这次的三下乡中,我们11人一起饭,一起开心,一起流汗。我们从西安出发,抵达遥远的安徽省蚌埠市,一张火车票,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想一想真的挺辛苦的。

  历经颠簸我们到了此次实践的第一站蚌埠市博物馆。我们用身份证兑换了门票,博物馆的参观是不需要费用的,这是政府对于当地文化的一种尊重,先贤用知识造就了我中华,我们必然带一颗赤诚的心去回望历史了解文化!我们的团队一路走来一直志愿协助周边村民提高文化传播意识,常常和他们谈文化产业如何发展可以对老百姓生活方面有更大的促进意义,共同努力致力于了解国家新政策引进新思想,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时期,我们在安徽蚌埠双墩了解人情风貌,文化积淀,之后我们将继续前行,走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岗村,学习以及调研“敢为人先,开拓新路”的精神。

  我们来到了“改革开放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期间,我们通过与敬老院的韩爷爷进行交谈,对过去那段历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韩爷爷提到:“改革开放四十年”前后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住房、饮食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人讲到从原来的煤油灯、牛耕地变成现在的“照明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再到交通、医疗保障等国家补贴政策都给了农村极大地便利。我们更加生动而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这一历史重大决策对于中国人民的重大影响。所以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系列政策及精神,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我们与小岗村村委会成员一起在现场聆听了原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俊昌老人的主题宣讲会,会上严老向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改革背景和艰难的过程,以及改革开放这40年来的农村面貌的变迁。当我听到在“大包干”初期遇到各种艰难阻碍时,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将继续坚持实行“大包干”这一重任交给严老,并勉励严老“要努力去做,不怕牺牲,即使会有误会,历史和人民会为我们平反!”听到这里我们无不动容,对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心为公的前辈们深感敬佩。严老也对我们青年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学习,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期接班人!

  大包干纪念馆将我们带回了1978年,一起见证了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的时刻。纪念馆里逼真的模型和场景再现,视频和照片等形式的记载,让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再到发展的历程一幕幕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四十年前小岗村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如今的小岗村,马路宽敞,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敢为人先,实事求是,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大包干精神;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

  通过走访调研,我深刻了解了小岗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事求是,和谐求真,敢为人先,突破创新”的大包干精神。在过去的改革开放40年里,一批批小岗人、无数个像小岗人这样的中国新农民,满怀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凭着智慧、勇气,把一块块农田打造成了活力澎湃的热土,孕育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都有了新的认识,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多少,但是我们能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多关注农村环境情况,留住农村的绿水青山,留住我们的乡愁。

  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遇到严老团委工作部一学年以来积累的幸运,很喜欢这里,有机会还会再来。(通讯员 周煜娟)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