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三下乡实践日记:兢兢业业,甘做人民的公仆

  中国青年网淮安9月4日电(通讯员 曹雪 朱雨晨)7月28日,淮阴工学院 “以恩来精神为指引,走进新时代好人群体”暑期社会团队来到淮阴区古寨乡后河村,寻访已从医三十一年的庄召林女士,从学校出发到后河村路途十分遥远,大约有四十公里的行程。

  

  小队成员出发前去古寨乡后河村医务室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驰 摄

  小队先是步行一段路,搭乘12路公交将近一小时,然后转乘直达古寨的大巴大约两个半小时,车上有两名好心人为我们指路。但是等到好不容易兜兜转转到了古寨,个个却都已经晕头转向寻不着路了。豆大的汗滴伴着焦躁的心情让我们叫苦不迭,这时幸好再次偶遇热心的村民,他提议让我们四人合挤一辆电动四轮车,八人安排两辆车。于是再一路颠簸、风尘仆仆地来到几公里外的后河村庄医生工作的地点,这一路也可谓是百般周折了。

  沿途的道路从平坦开阔的沥青大道变成水泥路,再由水泥路变为布满碎石的坑洼不平的崎岖小径。风景也从高楼大厦变为郁郁葱葱的庄稼作物。路途越难行大家越是替庄医生感到不值,这么艰苦的环境,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深的牵绊在十八岁花一般的年纪就甘愿做后河村人民的孺子牛呢?

  

  庄医生工作的乡村卫生室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陶海 摄

  带着一个个疑问,我们见到了庄医生。时至正午,小队到达时卫生室只有零星几人,所以庄医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告诉我们自己的上班时间从上午八点到十一点半,再从下午两点到五点。但是这只是个规定罢了,正常情况下会应就诊病人需求改变,有的时候忙起来经常六点就开始出诊了,早出晚归对她而言也实属寻常。规矩在她眼里是死的,需求确是活的,及时医治就能及时减轻一点病人的苦痛。

  村里老人较多,子女都外出打工了,在老人眼里,庄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她的存在于百姓而言就如甘露之于干渴的禾苗,就如港口之于飘泊的帆舟。庄医生说老人有时候来挂水没人送回家就自己亲自送,有些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也无人照料,自己就专程上门医治,常常是将老人家中的水烧好了、牛奶热好了再走,老人们常常感动地落下泪来。有些老人是三高人群,需要早上很早就测餐前两小时的空腹血糖,于是庄医生就每天很早亲自去老人家中帮他们测。有些癌症晚期的病人,知道自己无望救治了,于是也就留在了乡下,庄医生说自己也只能稍稍减轻一些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少受一点罪。

  

  庄医生给病人测量血糖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力 摄

  扎根基层三十载,不是没有调走的机会,但都被庄医生拒绝了。“一想到村里那么多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如果自己走了,老人的心理寄托也没了,实在是不忍心 ”,庄医生道。

  她不仅用实际行动解读了恩来精神中求真务实,甘当公仆等精神品质,还用医者之身传递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她觉得做好事行医德很正常,这应该是每个医生的初衷与本心。为老百姓服务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热爱做的事情。她强调爱心很重要,只要心中有爱,行善举就是一种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习惯。那些疑问也渐渐清晰了,是爱和责任让这样的一只鹏鸟甘愿栖息于这狭小的一隅之地无怨无悔这么多年。

  庄医生以己之术,医人之心,身着白衣,不负“生命”信任重托;净化心境,潜心钻研,敬佑生命,独剩“救治”相携相伴。坚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兢兢业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让小队成员敬佩不已。

责任编辑:李华锡